解读:基层干部从纪云浩身上可以看到什么?
纪云浩到底犯了多大的错?这个我们其实并不关心。作为都是吃瓜群众的我认为,这些自有组织上去考量。本文仅从舆情角度来解读一下这个事件,便于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引起必要的重视,防止“祸从口出”。
从整个事件的脉络中可以看到纪云浩的尴尬:上面有“任务”,必须去执行完成。但这是一个他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超越职责权限向种植户强行收取“增补承包费”。一方面是上级压下来的收钱任务,另一方面是种植户的切身利益。而纪云浩恰好夹在中间位置,腹背难受。基层,特别是农村工作,在具体的矛盾和问题面前,纪云浩的选项有多少,不言自明,很多基层干部都会遭遇如此尴尬,就算你把全国最优秀的基层干部放上去也是如此。
纪云浩,几乎没有选择,也无法选择。我不是刻意帮纪云浩说话,而是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这是事实。其实我也是最讨厌基层干部欺压群众的。但这个事件的的确确值得讨论。你想,既要让上面不骂你,又要让群众满意,也几乎是不可能的,纪云浩成了钻进风箱的耗子,两头受气,这就是今天的农村所有基层干部的窘境。
纪云浩到底错在哪?
要说这纪云浩有多坏,也不见得。严格来说,纪云浩错就错在面对镜头的直抒胸臆。他应该有两个没想到:
一是,在田间地头的视频镜头下,自己的话会被放到网上。二是会被暗拍后也被放在了网上。田间地头是镜头下的明处,房间里的对话却是镜头下的暗处,而
他并不知道有暗拍,被“设局”。在被“明处”的纪云浩,其实在我看来,这位基层领导的表现不失为一个有担当的干部。为啥呢,因为他是在执行上峰的命令,要完成任务,纪云浩没得选择。可在“暗处”的那一句“我也不懂法”却把自己给毁了。
纪云浩被拍摄到的视频中的两个场景分别是:
一、田间地头的“明处”。纪云浩带着一批人阻止耕地,种植户拿手机公开拍摄了整个对话过程。
纪:“我是建华镇党委副书记,我姓纪,我叫纪云浩,听懂了么?等会儿车我们一定要扣走,这现在是集体土地,上午已经制止过你们,你们不听,那下午对不起。咱们是前有车,后有辙,先礼后兵,上午谁过来谁也没说扣车”。
种植户:30年合同没到期呢,咋不属于人家的呢?干啥就属于村上的呢?纪:我告诉你,现在这个地不属于你们!
从上面这段对话来说,可以看到,纪云浩没有做错什么,反而能体现出一个基层干部应有的作为和担当。纪云浩面对镜头,敢于爆出自己的名字和职位,仅仅只是这一点就已经很有勇气了,至少他没有逃避镜头,假如这时候临阵脱逃被拍下后放上网,恐怕那才最丢人,同样也会引发舆情事件,也会遭遇各种舆论风暴,被“下课”也是必然。但他没有逃避,勇敢的直面镜头,试想一下,像这样容许老百姓“随便拍”的基层干部有多少?单从这点来说,值得所有体制内的干部学习,此时,我这样理解,有道理吧?估计很多干部不敢面对镜头。
但问题是,纪云浩说错了话。倘若他这样说:这是上级的政策,我们开鲁县作为新增耕地高效利用的试点县,县里已经明确了相关政策,每亩增加200块钱是县里的规定,我们作为基层只能执行,而且我是分管这项工作的副书记,我只能带头落实。假如发生纠纷,直接报警,交由警察处理,纪云浩就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一起依法依规办理,没有风险和责任。
二、镇政府办公室的“暗处”。种植户用手机非正常隐蔽拍摄。这时候有个细节是,种植户和村委副主任已经产生了争执。
种植户:党委副书记就在这儿,打起来怎么办?那你副书记是不是要承担责任?
纪云浩:别找我啊,跟我没关系。这事跟我们政府有啥关系?种植户:我们打起来了呢?纪:打起来你找公安局,抓人了你找刑警。种植户:政府书记找不着?纪:打架你找政府?你把公安局撤了就得了嘛。看到没,有些话都是“话赶话”“赶”出来的。这是事实。于是放到网上,就臭大了。
公众号“法律LOOK”分析说,假如纪云浩选择回答“合理”?肯定不行,这不符合上级政策,到时种植户回去耕种,说这是云浩副书记指示的。回答“不合理”?对方必然会追问,我承包的地,合同还没到期,我搞生产哪里不合理了?再去解释土地性质的事?这一系列问题,纪云浩上午在田间地头已经解释过了,村委副主任也已经说过了,草地变水浇地,当然要补钱。问题在于,这种解释种植户是不认可的。
该文分析:这里有三个情况,第一这是在偷拍;第二这种植户在和村委副主任产生矛盾后来找纪云浩;第三,上午他去田间地头,种植户不听他的。作为镇上分管政法的副书记,我去解决问题,理性说法你们不听,现在有了矛盾你又来找我?于是纪云浩只能装傻,或者说气话,说“我也不懂法”。在这个场景中,纪云浩的问题在于,他没有意识到有摄像头的存在,说话口无遮拦,也没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而是在说气话,这不符合领导干部的要求。
纪云浩这个事,给所有的公职人员们都提了个醒:
由此可见,纪云浩面对镜头,缺乏的是智慧。
网络舆情无处不在,特别是在新环境下,面对质疑如何应对、如何正确发声,已是重大的执政课题。“媒介治理”时代需要“会说话”的基层干部。
好事不一定出名,“坏事”却总是会传上一千里。更严重的是,面对突发事件,一旦言语有失,常会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从而衍生舆情的次生灾害。这就提醒我们,在媒介执政的时代,公职人员需要“会说话”和讲究说话的策略。自上网以来,本人见证过,不晓得有多少官员“死于非命”,严书记在出事前曾视察过與情部门,说的话显得非常内行,但與情落自己身上就不知所措了……。被查前是與情,被查后是坏的典型。基层干部从纪云浩身上可以看到什么?
纪云浩被“新闻搭车”极其尴尬,被动挨打是必然结果。特别是在今天,随着新技术平台不断崛起,传统舆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网络舆情热点,相关涉事主体也面临着“网上网下”双重压力与自身能力困境。纪云浩事件提醒我们,如今大众舆论日益呈现诉求多元化、内容复杂化的态势,必然会加速倒逼网络舆情应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需要与时俱进、增添智慧元素。媒体是要说法的,有时候,说法比事实还重要。
纪云浩事件上了网,招致“舆论审判”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舆论同情弱者。纪云浩和种植户,两相比较,现实中纪云浩是官员属于强势一方,种植户属于弱势一方。可是一旦上了网,角色转换了,所有的道德、法律、舆论都是划归弱者一方的,这就是舆论的力量。而这位党委副书记纪云浩偏偏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没有官场“老油子”的功夫,不懂网络舆情应对,不懂得示弱,更不懂表演和“做给社会看”。此外是面对群众暗拍不知道淡化强势行为,即使本身自己是合理的和合法的,可见其面对镜头根本没有“实战”经验,加之舆论善变地不断地提供新的信息去强化和转化了不同的舆论趋势,大家说,这纪云浩这娃娃不倒么?不倒才怪,被免职是必然。
这些年,在形式主义泛滥之下的基层治理越来越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乡镇、街道干部包罗万象,在各种工作的重压之下,必出奇葩,一些干部在面对群众时制造和诞生出一些雷人雷语也就在所难免了,但凡是个人都会出错,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事实。当然,国家工作人员有组织管着,出错了得认罚,不会被惯着他们横着来。都说组织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但犯事儿了,该处理还得处理,该划线切割还得切割。所以,单就纪云浩被处理这件事来说,因为称“我也不懂法”,被处理,其实一点也不冤,但他的教训值得体制内所有的人警醒。
那么,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与本文相关文章阅读:事发内蒙开鲁建华镇:办蛮匠与咬卵犟巅峰对决的后果很严重:输家被免职(附评论)
川渝两地对燃气事件调查与处理结果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岂能罚酒三杯?